郑东新区教科室主任王海霞主持会议并总结
郑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中心专家石毅做专题培训
来自东区11所中小学学校的书记、副校长参与研讨交流
会后合影留念
杏坛细雨润新绿,郑水清波映初心。4月16日上午,值此草木蔓发时节,郑东新区高质量办学成果交流研讨活动在郑东新区首届教育科研基地校九年制实验学校如期举行。来自全区中小学11所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案例)申报学校的校长、书记、副校长近20人参会。郑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中心教育监测和评估研究室专家石毅莅临指导。会议由郑东新区教科室主任王海霞主持。
活动现场,教育智慧涌现。11所学校携12项创新实践高质量办学成果案例登台论道,12轮的学校推磨点评激荡思维,专家指导点睛领航,共同绘制了一幅区域教育协同共生的生动场景。
【百花齐放展教育新姿】
南塘初级中学以“行知教育”为核心,通过“课程活校、科研兴校、家校社协同”策略,构建了五育融合的育人生态;
九年制实验学校以"和雅文化"为魂,首创"九年四段"贯通式培养模式守住教育底线,守望教育未来,其"1583"智慧课堂范式与北师大共建的未来少年科学院,彰显科技赋能教育的创新魄力;
普惠路小学深耕气象科技教育,构建了“一站一课一室”科普体系,学生作品《颤动的大地》斩获全球科技赛事奖项;
蒲公英小学在“爱润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构建爱润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感悟生命成长;
众意路小学则以“星光教育”为核,构建“全明星课程”体系,其跳绳社团以三分钟470次成绩逼近全国纪录,星光合唱团多次登上国家级舞台;
龙翼小学独创的“一本三单四环节”启悟课堂,通过预学单、导学单、巩固单的闭环设计,打造了深度学习场域。
[特色发展现多元生态]
交流中,“他校之玉,可琢我器”的互鉴精神贯穿始终。康宁小学的“一机制多平台”教师发展模型被普惠路小学高度评价,为教师培养机制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新城小学的“四季主题节”展示中,汉服节的文化浸润、书香节的经典传承,引发众意路小学的共鸣,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活力;锦绣小学的“生长课堂”模式,将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美育的深度融合,获龙翼小学赞赏;康平小学“真新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双控双翼”作业管理模式被点赞为“双减”背景下的创新样本;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携两项校本研修优秀成果案例进行分享交流,他们的“三维联动”集体备课模式及“双线诊断-数据复盘”机制为其他学校的教研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点评者既当“鉴赏家”,精准捕捉案例亮点,又做“琢玉匠”,以建设性意见助力成果升华,让教育智慧在真诚碰撞中裂变出新的能量。
[专家赋能引发展航向]
石毅研究员在专题培训中,紧密围绕政策导向与实践路径,为学校发展提供了系统性建议。他强调,学校应依据《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从办学方向、课程教学等五大维度搭建发展框架,在遵循基本准则的同时,突出特色发展。此外,他鼓励学校专注一种评价方法,将其做细做实,以提升评价的精准性与有效性。石毅研究员还特别指出,各校需深入研读《教育强国建设纲要(2024 - 2035)》,把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人民属性” 全方位融入办学流程,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 “郑东智慧”。他的培训为推动我区办学模式从传统的 “经验驱动” 向现代化的 “科学治理” 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启教育新篇]
最后,王海霞主任总结发言,她强调教育质量提升需要静水流深的坚持,各学校要持续探索高质量办学的郑东模式,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师生成长构建更加优质的教育生态。
教育之道,在明明德,在日日新。当“和雅”文化遇见“AI+项目化学习”,当商都古韵碰撞科学创新,郑东教育人正以协同共创之姿,努力将“三高地、两中心、一新城”的郑东蓝图细化为生动实践。未来已来,这片沃土将继续以“贯通、智能、生态”为坐标,让每个生命在教育沃土上自由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