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随笔
借风唤春来
郑州市郑东新区河南大学附属学校   陈梦珂

教育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包办、代替,而是需要理解、唤醒、点燃。

质疑孩子

“作文素材尽量不要写娱乐圈,不要在作业本上贴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拿新的本子重新誊写,明天放学前上交。”又有学生在作业本里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充满爱意的追星文,还在纸页四边贴上了印着一张张清秀帅气面孔的贴纸,看了就头痛。最近在班里的“追星风”不小,不少学生争相购买偶像的周边,乐此不疲地讨论偶像的逸闻趣事,在肉眼可见的每一个角落都贴上自家“idol”的贴纸,甚至有因为喜欢不同粉丝而互相语言攻击的。我忍不住在心里吐槽,真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会喜欢这些人,亦男亦女的长相,他们有什么值得追捧的呢?

理解孩子

放学后,我继续留在办公室里备课,汽车喇叭和学生放学后吵闹的声音,听着着实有些心烦,我打开音乐软件,随机播放音乐,试图用音乐盖住噪音。突然,一阵听不清吐字RAP伴随着嘈杂的鼓点一股脑地钻进耳朵,吓了我一大跳,我手忙脚乱地赶紧切换下一首歌曲,取而代之的是一段冲破耳膜的重金属摇滚,我实在是欣赏不来。于是,我默默找到“怀旧歌曲专题”,耳畔响起熟悉的音乐,瞬间身心愉悦,思绪也回到了属于我的花样年华。那时的我酷爱音乐,省吃俭用用零花钱买了一部MP3,连吃饭、上厕所都舍不得摘,引得母亲大人勃然大怒:“人家买MP3是用来听英语听力的,你整天听那些叽里咕噜的歌,再听就没收!”想到这,我不禁感慨,我也从这个年纪过来,偶像崇拜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我又有什么资格去否定他们呢?只不过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助力孩子

我决定利用此契机,帮助孩子们看到榜样的力量,让这种无形的力量在内心深处孕育出一种向善向上的情怀,生出一种见贤思齐的自觉,以榜样为镜观照自我,进而正心、正身、正行。

我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通过不同形式向班里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偶像。有的人偶像是歌手、有人的偶像是演员、有人的偶像是奥运冠军、还有的人的偶像是课文里学过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听着他们认真地介绍,我明白了孩子们为什么喜欢他们,不光是因为颜值崇拜,更是敬重他们的才华,佩服他们的品质。我趁机引导:对偶像喜爱的表达,并不仅限于购买他们的周边、关注他们的热搜和新闻,更应该关注偶像的成长历程和优秀品格。榜样、偶像的影响力,并不仅限于那几个月的“花期”,更多的是代表一个时代的主流价值和道德规范。

此后,孩子们作业本上的花花绿绿的idol贴纸少了,对偶像表达爱意和打抱不平的文字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句句来自榜样的振奋人心的话语,工工整整写在本上,当成座右铭。班级的风气开始有了转变!

插曲出现

就在我为事情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沾沾自喜时,新的状况出现。家长打电话说,因为孩子星期天总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给idol打榜,还加入了粉丝应援会,家长担心会影响学习,就责骂了孩子几句,没想到平时内向懂事的孩子这次反应非常激烈,母女之间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周一开学,我找到这个学生了解情况,孩子卸下心防之后想我吐露:妈妈简直不可理喻,她连我的偶像是谁都不认识,一点都了解,凭什么就要诋毁人家……我耐心地听着她的诉说,帮助她慢慢平静了下来,暂时缓和了与妈妈的矛盾。

事后,我进行了思考和分析,为什么这个孩子会有这样过激的反应?

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妈妈在对孩子偶像并不了解的情况下横加批评和诋毁,引起了孩子的强烈不满;二是孩子正好处于青春期,感觉自己的选择没有被父母理解和接纳,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于是矛盾一触即发。

从孩子深层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来分析,也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孩子对偶像产生了情感联系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当自己的偶像被攻击时,就像自己被攻击一样难受,由此产生对家长的敌对行为。第二,孩子渴望情感归属,渴望被爱和被需要。在“饭圈”(网络用语中粉丝圈子的简称)中,孩子容易找到被需要感和归属感。第三,孩子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有所迷失。自我建构就是为自己创建一个身份,往往需要借助投射、模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来完成。明星偶像很容易成为青少年理想自我的投射。但对于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在盲目追星的过程中丧失自我意识,产生价值观的偏差和行为的失控。

家校合力

为了形成合力,我在班级群里对家长们颇为头疼的“追星”话题进行了回应和建议:

一是堵不如疏,疏不如引。父母对孩子追星行为的一味否定和打压只会导致孩子的激烈对抗,如能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引导,效果会好很多。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星”的概念,“星”一定是在某个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发光的人物。可以引导孩子去了解,除了娱乐圈明星,还有哪些其他领域的“星”也是值得欣赏和敬仰的,他们的影响力又是从何而来?也不妨和孩子聊一聊自己小时候曾经追过的“星”,这样更容易和孩子共情和找到共同话题。

二是帮助孩子厘清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的一些问题。本文案例中的璐璐正面临青春期自我建构的困难,父母此时不应站在她的对立面,而需要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对理想自我进行描述和确认,大到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价值观、人生观问题,小到具体的学业目标、职业理想等,都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分析。孩子有了理性思考和人生目标,就不会轻易迷失自我,也会明白自己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去达成目标。

三是了解孩子真实的情感需求,构建温暖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就像这个平时内向的姑娘之所以产生如此激烈的反应,追星可能只是一个导火索,从孩子的哭诉中可以看出,在平时的生活中她也感受不到父母对她的理解,这也可能是导致孩子过于沉迷于追星和“饭圈”的原因之一。

在每天和家长们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们也在成长着,许多家长从沟通的过程中学习到了解决亲子问题的小妙招,家长们也不断地反馈,不光孩子越来越愿意沟通了,也越来越正能量了,甚至整个家庭的氛围都越来越和谐!

借风唤花醒,聊赠一枝春。借助一次班级小小的“追星”现象,不仅班级风气得到了及时肃正,连孩子们背后的家庭都实现了一次成长。孩子们是灼灼其华,是疾风劲草,是林中秀木……,在成长的历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成长过程中或沐浴阳光,或经历风雨。不论怎样,我都会点燃自己,化作萤火微光,照耀左右,引领他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千千万万的教师,犹如千千万万的微光,聚集在一起,便可发出如日如炬的光芒,照亮教育事业的前行之路!


发布日期:2024-04-18